忠县生态环境局审查以下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现公告有关环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2025年4月16日—2025年4月22日。环评文件查询方式:。反馈意见受理方式为电子邮箱:zxsthjjspk@163.com,传真:54230702。通讯地址:忠县忠州街道州屏环路19号,邮编:404300。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可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我局提出听证申请。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
相关部门意见 |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
1 |
渝万高铁忠县段35kV及以上电力设施迁改及其配套10kV电力设施迁改项目 |
重庆市忠县忠州街道新桥社区、郑公社区、灯树社区、南溪村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忠县供电分公司 |
重庆环科源博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110kV石香南北线迁改段新建线路约2×1.28km,新建杆塔4基,调整弧垂段长度为2×0.43km,拆除原线路路径长度为2×1.76km,拆除杆塔4基。 110kV龙净线迁改段新建线路约1×4.38km,新建杆塔16基,调整弧垂段长度为1×0.50km,拆除原线路约1×4.16km,拆除杆塔12基。 110kV龙驼线迁改段新建线路约1×3.42km,新建杆塔13基,调整弧垂段长度为1×0.44km。拆除原线路约1×3.68km,拆除杆塔8基。 110kV石驼南北线迁改段新建线路约2×4.43km,新建杆塔9基,调整弧垂段长度为2×1.47km。拆除原线路约2×4.31km,拆除杆塔5基。 拟建项目总投资6860万元,其中环保投130万元,占总投资1.90%。 |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及措施 (1)大气环境 本项目施工期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扬尘主要来自于土石方的开挖和回填。影响主要是在施工区塔基附近,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通过采取设置围栏,对施工材料和土石方进行遮盖,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洒水抑尘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施工扬尘。 (2)地表水环境 施工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本项目施工期较短,不新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现有沿线现有民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处理,不外排,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3)声环境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主要噪声源为材料运输车辆噪声及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机械噪声。项目主要利用现有道路进行运输,项目工程量小,运输车辆较少,通过合理规划车辆运输时间,避免夜间运输,路过居民点附近采用限速和禁鸣措施后对周边居民处声环境影响较小。施工机械噪声源主要为牵张场使用的牵张机,源强约70dB(A),施工区域临近周围居民点,依托周围居民点供电。本项目施工期间上述高噪声设备仅在昼间施工,不在夜间施工。 (4)固体废物环境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塔基开挖土石方和施工材料包装废物等。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经定点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土石方余方后期可用于附近渝万高铁工程及规划滨江路施工填方,不外弃。塔基剥离表土及开挖临时堆土可集中堆放于塔基占地范围内,待施工结束后堆土及时进行回填,表土可回用于塔基附近生态恢复绿化覆土。施工过程产生的包装废物集中收集后转运处置。 (5)生态影响 1)占地影响 本项目占地主要包括新增塔基长期占地和牵张场临时占地。塔基长期占地将改变土地利用功能,临时占地会暂时改变其使用功能,破坏地表植被和农作物,占用完毕后如不及时恢复,会加剧周边水土流失。拆除工程仅拆除铁塔、导线及附属设施,不拆除混凝土基础,不涉及地面土壤扰动,拆除设备和拆除部件临时占地均利用原有线路塔基占地,不新增临时占地,拆除设备和拆除部件可能会压盖原有线路塔基占地范围内的草本植物,但由于项目施工时间短,拆除工程结束后对场地进行清理,扰动区域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 2)对植被和植物的影响 项目施工建设会对评价区内的植被和植物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工程占地将造成部分植物种群规模的减小,但影响范围和程度有限,不会使评价区内的物种在空间分布格局和遗传结构上发生明显的改变,不会改变评价区的植物区系组成及造成某一种物种在该区域的消失,影响较小。 3)对动物的影响 项目建设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施工机械、施工车辆运输、施工人员等产生的直接影响;二是施工占用野生动物的生境带来的间接影响。总体上工程施工期虽然会使项目占地区及施工影响区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减少,但对整个项目评价区内的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鱼类等脊椎动物的种群数量的影响有限。因此,项目建设对动物的影响较小。 4)景观影响 输电线路施工对沿线区域地貌、岩石、水文等影响较小,对区域环境景观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塔基施工区域和牵张场等临时用地对景观生态的影响。项目拆除工程不改变原有地表覆盖物,铁塔和输电线路拆除减小了对周围景观的干扰,对周围景观恢复具有正效应作用。项目迁改线路工程塔基长期占地面积小,对区域现有景观板块面积和数量改变程度较小,对现有景观各斑块优势度改变较小,不会改变区域内对景观具有控制作用的生态体系。项目牵张场临时占地面积较小,施工完成后按原有土地用途进行恢复,对景观影响较小。总体来看,项目施工期对区域景观影响小。 5)生态系统及功能影响分析 评价区域内生态系统恢复稳定性和阻抗较好,项目实施对区域生物量和生物生产力影响小,虽然短期内项目建设对评价区域内自然体系恢复稳定性有负面影响,但影响程度低,区域自然体系可承受,并可迅速消除。项目塔基长期占地面积少,不会对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类型造成巨大改变,对区域自然阻抗稳定性影响小。所以项目实施对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影响小。 6)对现有生态敏感区的影响 ①对巴营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根据调查,项目周围植被以灌木为主,分布有少量乔木,物种均为常见植物种类,不涉及保护类植物资源,对自然保护整体植物多样性不会造成明显影响。本项目区域人类活动频繁,保护区内虽然有一定数量的保护动物,但因常年人类活动干扰迁徙至其他人类活动较少区域,施工区域不属于动物特有栖息地,现场调查未发现保护动物,工程施工时间短,工程建设不会对其带来明显影响,不会造成物种灭绝,对动物影响不大。工程实施对周围景观影响小,不改变自然保护区生态格局,不会导致的生态功能改变,所以工程实施对自然保护区影响小。 ②对甘井沟风景名胜区的影响 根据调查,项目周围植被以灌木为主,分布有少量乔木,物种均为常见植物种类,不涉及保护类植物资源,不涉及核心景区,本项目区域人类活动频繁,景观受人类生活影响,项目占地面积小,对施工区域植被破坏小,现场调查未发现保护动物,工程施工时间短,工程建设不会对其带来明显影响,不会造成物种灭绝,对动物影响不大。施工占用次生性较强的马尾松林和柏木林面积小,不会导致甘井沟风景区乃至甘井沟风景区内评价区的各类自然植被类型的衰退甚至消失,占用的自然植被在工程下阶段优化工程建设内容中及后期选用乡土树种进行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可以得到有效的恢复。 本项目塔基长期占地少量占用巴营景区范围。施工期间,施工材料的运送、堆放,施工活动对植被的破坏,施工期间产生的裸露地表,会对景点的游览带来一定的不良视觉影响,需要采取对应的施工围挡措施,降低工程建设带来的不良游览体验。项目建成后,需要在工程完工后及时对裸露地进行植被的栽植和养护,重点加强乡土植物为底、景观树种点睛、生态结构多样、特色植被凸显等方面的提升,降低工程建设带来的景观风貌改变。项目建设对甘井沟风景区游览路线没有直接影响,可能会影响景点视觉体验。在采取施工期间设置施工围挡,运行期间及时对裸露地表进行植被的栽植和养护措施后可降低工程建设带来的景观风貌改变,项目对游览路线的影响较小。 ③对皇华岛湿地公园影响 本项目杆塔塔基长期占地不涉及水域,建设范围主要以农用地为主,人类活动频繁,线路导线采用架空架设,不会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阻隔,生活污水依托周围民房处理后农田利用,建筑垃圾不在湿地内处置,施工场地采取设置排水沟,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对湿地水质影响,不会对湿地水资源和能量物质交换产生影响。施工期产生噪声可能会驱离周围生物,周围类似生境分布广泛,驱离生物可找到类似生境,同时工程施工时间较短,施工结束后驱离生物可回到原有区域,不会造成生物种类灭绝。施工期产生的噪声可能对周围鸟类产生一定影响,鸟类受惊吓后会飞往其他不受施工干扰的区域,项目区域不涉及重庆市候鸟迁徙通道范围。塔基长期占地损失的马尾松林和柏木林在皇华岛湿地公园同类植被中的占比较小,工程建设不会导致湿地公园及湿地公园内评价区的各类自然植被类型的衰退甚至消失。由于占地面积小,不会改变皇华岛湿地公园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类型,现有植物群落的物种区系组成也不会发生改变,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其中的生态关系将基本维持不变。项目不占用水域,对湿地公园的核心景观资源不会造成侵占影响。施工活动、施工造成的裸露地表等,可能会影响游客的观赏体验。建议施工期间设置施工围挡,运行期间及时对裸露地表进行植被的栽植和养护,降低工程建设带来的不良视觉体验。所以项目实施对皇华岛湿地公园影响较小。 7)对优先保护单元和一般生态空间影响分析 本项目涉及优先保护单元为重庆皇华岛国家湿地公园,根据优先保护单元空间布局约束要求,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国家级自然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重庆市湿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要求。本项目为电力线迁改项目,不涉及开垦、围垦、填埋、开采等破坏湿地生态的行为,不会改变湿地水资源分布和水质。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竞彩足球比分: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调整情况的公示》,皇华岛湿地公园规划范围调整,调整后本项目塔基长期占地和临时占地不再涉及占用湿地公园,也不涉及线路架空跨越湿地公园的情形,因此重庆皇华岛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调整后,本项目对重庆皇华岛国家湿地公园基本无影响,对优先保护单元影响很小。 本项目涉及一般生态空间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项目在施工期落实水保要求相关措施,对于临时占地进行复绿,项目占地面积小,周围区域植被较好,复绿后可恢复原来生态功能,项目输电线路采用架空架设,减少地面扰动和林木破坏,所以项目实施对区域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影响小。 8)对甘井河渔场的影响 本项目无涉水工程,施工废水现场收集后洒水降尘回用,优化施工时序,产生噪声较大的工序避免在清晨施工,同时加强施工人员管理,禁止违规捕捞鱼类。通过以上措施后对项目施工不会改变甘井河水质和物种结构,对渔场影响小。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合理规划施工场地,限制施工占地范围,禁止在划定的施工范围外开展施工活动;严控工程红线占用巴营自然保护区、皇华岛湿地公园、甘井沟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感区用地,禁止越线施工,施工临时占地不得占用生态敏感区用地;材料运输充分利用现有道路,人抬道路充分利用原有林间小道和机耕道,材料堆放优选塔基附近空地,做好临时材料地面铺垫,尽可能减少对农作物、植被的破坏;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雨天开挖土方和塔基,工程建设中采取表土剥离、土石方集中堆放、修建截排水沟及沉淀池、设置拦挡并遮盖土石方、及时回填夯实等措施,减少施工期水土流失;施工过程加强对各生态敏感区内的野生动植物保护,避开动物繁殖季节,减少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干扰;施工时配置吸油毡、消防铲等应急物资,防止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迹地生态修复或复垦,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二、运营期影响 (1)电磁环境 根据工频电磁场达标预测结果,本项目110kV线路迁改段导线对地高度为6.0m时,评价范围内距地面高1.5m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规定的非居民区10kV/m标准限值要求,同时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规定的居民区4000V/m、100μT标准限值要求。 本项目线路迁改完成后,对沿线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较小,沿线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要求。 电磁环境污染治理措施:采取合适的相序排列方式,架空输电线路经过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时,采取避让或增加导线对地高度等措施,减少电磁环境影响。运营期加强环境管理,加强巡查,控制线路导线与环境敏感目标的距离,能够确保输电线路沿线环境敏感目标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相应标准限值。 (2)噪声 110kV架空线路噪声源主要是110kV高压线的电晕放电而引起的无规则噪声以及输电线路的电荷运动产生的交流声。同时因高空风速大,线路振动发出一些风鸣声,但噪声级很小,一般情况下110kV架空输电线路走廊下方的噪声值接近于声环境背景值,可听噪声值一般小于45dB(A),贡献值较小,对周边环境影响很小。根据类比工程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输电线路投入运行后,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能控制在相应评价标准的限值要求内。 噪声污染治理措施:运营期加强环境管理及设备维护,确保线路沿线声环境保护目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标准要求。 (3)生态环境 1)对植被和植物的影响 项目建设导致原有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重新恢复的临时占用的植被由于独特的土壤、水分和地形条件,长期维持在草丛或灌草丛阶段,降低了植被正常演替速度,进而对区域植被的连续性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因本项目区域人为活动较为显著,评价区内自然植被多处于与人工植被交界地带,次生性较强。同时,项目长期占地面积小,仅为评价区面积的0.01%,项目运行期已形成的长期占地对植被的影响较小。 2)对动物的影响 项目运行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二是输电线路的可听噪声影响;三是架空导线对鸟类飞行的影响;四是巡检人员对周边动物的干扰影响。 3)对生态敏感区的长期影响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竞彩足球比分: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调整情况的公示》,自然保护地规划范围调整后本项目将不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等生态敏感区的塔基占用,对调整后的自然保护地的影响仅限于距离较短的架空线路跨越,且涉及区域不属于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和景点,对景区景观、动植物影响较小,从长期角度来看本项目线路迁改完成后对生态敏感区的长期环境影响较小。 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措施: 运营期加强输电线路运维巡检人员管理和培训,划定巡检线路,减少输电线路运维巡检对生态敏感区土地资源的占用;强化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管理,严禁运维巡检人员在保护区内砍伐、捕捞、捕猎等活动。 生态敏感区保护措施:项目建成完工后应及时进行植被的栽植和养护,重点加强甘井沟风景名胜区内乡土植物为底、景观树种、生态结构多样、特色植被凸显等方面的提升,降低工程建设带来的景观风貌改变。 |
忠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 2402-500233-04-02-663511 |
/ |
?